2025-07-08 01:03:01 0次浏览
价 格:面议
现场评审阶段:
评审组组建:认可机构选派具备相应资质和专业能力的评审员组成评审组。
首次会议:评审组到达实验室,召开首次会议,介绍评审目的、范围等,实验室高层和相关人员参加。
现场检查:查看实验室环境布局、设施条件,检查仪器设备状态等;审核体系文件执行情况,查看记录表单是否规范完整;安排见证试验,进行盲样考核等;与实验室人员沟通交流,了解其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和职责履行情况。
末次会议:评审组总结评审情况,提出不符合项和观察项等,实验室确认。
后续监督阶段:
定期监督评审:在认可证书有效期内,认可机构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监督评审,一般 1-2 年一次,检查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。
扩项评审:若实验室有新增检测校准项目等情况,需申请扩项评审。
复评审:在认可证书到期前,实验室需申请复评审以维持认可资格。
人员资质:
技术负责人:应具有 5 年以上的校准技术工作经历,取得一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或本专业副高级(含)以上技术职称。同时需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,以及 3 年以上本专业领域的检测和校准经历。不满足学历或专业要求时,应有 10 年以上相关检测或校准经历,并持证上岗。
授权签字人:需具有中级以上(含中级)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,熟悉有关检验标准、测试方法及规程等,对检测结果能作出正确评价等。同等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学历不同有所差异,如博士研究生毕业需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 1 年以上,硕士研究生毕业需 3 年以上等。
检测人员: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,若不满足,需有 10 年以上相关检测或校准经历并持证上岗。
监督人员:需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,并有 3 年以上本专业领域的检测或校准经历。
质量负责人:应具有质量管理知识,熟悉实验室管理体系,经过管理层授权,熟悉实验室技术知识,经过质量管理及评审准则培训,持有评审员资格。
持续改进:闭环处理不符合与风险
不符合项管理
对发现的不符合项(如检测结果超差、文件缺失),需按 “原因分析→制定措施→实施整改→验证效果” 闭环处理,如因仪器校准过期导致结果无效,需重新校准设备并追溯受影响的报告。
风险评估与预防
定期开展风险评估(如每季度),识别潜在问题(如关键设备故障、标准变更),制定预防措施,如备用设备定期维护、设立标准查新专员。
外部比对与能力验证
主动参加 CNAS 认可的能力验证计划(如每年至少 1 次)或实验室间比对,如化学检测领域可参加 “水中重金属含量测定” 比对活动,确保检测能力持续符合要求。